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,正是积蓄力量、谋划新篇的美好时节。10月9日,我校初中部成功召开了以“数据驱动,精准传承,科学备研”为主题的初三年级经验传承会。这不仅是一场复盘分析的会议,更是一次智慧火种的传递与新征程的动员。我们荣幸地邀请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王雨芳主任,以及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道德与法治、体育学科的六位资深教研员亲临指导,为我校新一届初三的复习备考工作把脉定向。校领导以及初三年级任课教师共同参会。这场凝聚共识的会议,标志着新初三的征程已全面开启,全体教师将以最饱满的状态和最专业的策略,携手护航学子们的成长与梦想。
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学处副主任乔月萍主持会议,对莅临会议的教研员、领导、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,并简要阐明会议流程。
01 全体会议:复盘传承和定向启新
乔月萍副主任以数据为依托,对2025届中考情况作了深度剖析。通过横向与全区对比、纵向与历次统考对比,充分肯定了原初三团队在起点较低的不利局面下,凭借扎实努力实现的显著进步,尤其在巩固基础、提升及格率和良好率方面成效卓著。同时,乔主任为2026届备考指明了“研究引领,落实为王”的行动方向,强调要深化中考试题研究以把握命题趋势,加强集体教研以优化课堂设计,并利用G分组等数据分析精准锁定学生,确保“一生一策”的个性化辅导落到实处,推动备考质量实现新跨越。
原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刘泽君老师以“构建滋养生命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”为题,系统阐述了“拾级”语文教学理念。该体系以“拾级而上”为核心理念,规划了初中三年的渐进式育人路径:初一阶段聚焦“破冰·联结”,通过心灵日记、预习小白本等特色活动建立信任,实现“看见比纠正更重要”的教育目标;初二阶段着力“支架·攀登”,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及系列学法指导,将学生思辨能力转化为学习动力;初三阶段实现“自主·驰骋”,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、运用数据反馈打造个性化成长地图,助力学生完成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升华的跨越。该体系强调从知识灌输者向成长陪伴者的角色转变,为学科育人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。
原初三物理备课组长刘畅老师系统梳理了2025届初三物理组“三段五环”备考路径。在初三上学期,团队创新运用学历案精准对标学情,将期末考点前置融入日常教学,有效夯实电学基础并系统规划能力培养。寒假期间优化作业设计,融合新课预习与旧知复习,为总复习赢得先机。一模前借助《基础知识指导手册》开展自主复习,并通过集体研题锁定核心考点。一模后针对数据反映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题攻坚,为A、B层学生分别定制模型解题与基础巩固策略,创新实施“私人错题定制”。二模后则聚焦考题新趋势研发专项训练,全程体现“精准把脉、分层突破、协作共进”的备考智慧。
初三年级副主任隗海波老师代表初三年级管委会以“数据驱动,找准目标,科学备研”为核心,系统规划备考路径。通过纵向对比本届与上届八下成绩数据,精准定位年级总分与区均分的现存差距,并依托G分组分析锁定“优势学科不足、头部班级不强、尾部生较多”三大攻坚方向。基于数据诊断,年级设定总分G5组前60%超越区均值的核心目标,并为语、数、英等学科制定分层赋分指标。在行动层面,年级构建“优秀引领-分层施策-全员保障”三维体系:通过班主任联席会与备课组长例会双线推进班风建设与教学共研;以试点班开展“一生一策”个性化档案管理,精准追踪学生成长轨迹;创新推行“四周循环制”全员答疑机制,各学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差异化辅导内容,实现从数据诊断到精准干预的闭环管理,全力推动教学质量整体跃升。
02 学科组深度研讨:经验分享和策略优化
会议第二部分为分组研讨,由教研员引领各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。各学科组基于教学数据,聚焦核心知识点展开深度剖析。教研员结合新课标与中考趋势,对教学目标、活动设计等环节进行专业指导。
语文组
数学组
英语组
物理组
道德与法治组
体育组
03 高位引领:凝聚共识与赋能备考
吴春会副校长作会议小结,明确提出三大教育教学目标:以“学业质量”为根本,达成区均分目标;以“学科特色”为引擎,打造学校发展高地;以“教研赋能”为核心,激发教师成长动能。基于实践经验,他指出精准实施“一生一策”、着力“减低提优”是提升均分的有效路径。针对学科间、学科内及学生个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要通过打造优势学科、深化听评课机制、强化班主任联席会三大抓手系统推进解决,为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指明实践方向。
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王雨芳主任对本次会议成效给予高度评价。她充分肯定学校在数据驱动备考工作中的积极态度和有效做法,特别指出2026届备考工作中展现出的教研深度转型等可喜变化。王主任勉励全体教师持续深化新课标研究,关注新教材实践导向,推动课程标准、试题分析与课堂教学实现深度融合,为提升备考质量注入持续动力。
最后,唐挈校长进行总结,分享了三点深刻感受:一是充分肯定学校在新中考模式与年级管委会机制上的创新探索;二是高度赞赏教师们运用数据分析、挖掘现象背后成因的专业热情,指出这正是持续前行的核心动力;三是特别赞扬团队展现的“不止于此”的进取心态。唐校长强调,这份蓬勃向上的心气预示着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广阔前景,令人对2026届备考工作充满信心与期待。
结束语
本次会议务实高效,以数据精准把脉,以智慧共谋良策。愿全体教师以此为起点,化共识为行动,变信心为力量,以精准施策和协同共进,为2026届中考全力蓄能!
图文提供|唐京燕、刘清宇
编辑|陈聪聪
审核|吴春会
签发|唐挈